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

冬山‧梅花社區在地小旅行

今天參加「花」現幸福來報「稻」‧梅花湖尋寶趣的行程活動。


夏日來到宜蘭,相信不難感受到那股黃金稻穗的溫度,


一年之際,每到了割稻季節,就是農人最忙碌也是最擔憂的時刻,


必須靠天吃飯,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,就會影響年度稻米收割的成交量,


因此我們更當知唐詩:


「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的道理;


放眼望去,黃澄澄的穗株正在向我們招手,


再體驗完農人割稻仔的辛苦後,五臟六腑已經餓得在等待餵食了;


童話村有機農場的主人為我們準備了古早味的「割稻飯」,趕緊來嚐嚐。


童話村【割稻飯】


農業時代農人辛勤耕作,尤是夏日收割季節,由於機械不發達,


需要仰賴許多人力勞作,常見的就是親朋好友及鄰居會偕同幫忙,


一般作東的一方對了答謝大家的力挺相助,


會準備豐盛的飯菜供大家享用,割稻飯由此而來。


IMG_1684  


IMG_1685  


大伙吃得津津有味。


P01  


童話村有機農場主人熱情招待冰品,由園區內桑葚製作而成,有果粒喔。


IMG_1696  


 


童話村有機農場外,小溪流畔的生態環境,


讓大朋友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,蝦魚大作戰。


P02  


 


飽食一頓後,我們接著驅車前往「梅花社區」,一路熱情的陽光依舊伴隨著我們。


 


以往大家對於觀光景點─梅花湖應該不陌生,


而此一名稱來自蔣經國先生看此大埤,


貌似五瓣梅花,山明水秀,因此名為「梅花湖」。


 


梅花社區中心,陳列的桌上小物。


P03  


 


主辦單位邀請由羅東社區大學的老師指導我們,進行石頭彩繪,


據說此石頭可是大有來頭;


早期,黑板石盛產於羅東溪,其硬度十分堅耐並可作為建築石材;


小編發現黑板石的外型偏於扁平,因此非常適合今日的創作素材。


 


所需工具:水彩筆、麥克筆、鉛筆、壓克力顏料、顏料紙、水彩杯等。


IMG_1730  


IMG_1744  


 


石頭彩繪開始囉,先上底色()吹乾後、


再來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後就可以構圖了,


看看這群小朋友精心投入自己作品的創作模樣。


p17  


 


▼大家的作品陸續出爐了,動作迅速的小朋友還畫了雙面石,


充分地填滿了石頭的外表。


P04  


 


成果發表時間,為大家解說作品創作的靈感與想法,一同分享;


大小畢卡索來合照。


P05  


 


完成手作DIY後,主辦單位開始為我們闡述梅花社區的古老歷史。


梅花社區舊地名為「茅埔圍」,早期此地以盛產茅草為名,


當時普遍以茅草來搭建房屋,稱「茅草屋」;


右下圖的矮牆石埒,現可作為園藝之為用。


P07  


▼當地俗諺─「憨猴搬石頭」的典故由來,古早時期,


茅埔圍社區的祖先來到此地開墾,當時只見遍地的大石頭和茅草,


面對這塊惡地,他們堅信在這片石頭海下藏有著可以耕作的土肉,


於是便開始了日復一日的搬開石頭,有點類似愚公移山的意味,


而被嘲笑為「憨猴搬石頭」。


IMG_1850  


▼梅花社區活動中心外有一處生態園區,導覽大哥帶領我們一同來認識;


台灣少見的楊梅樹,又名樹梅(左側中間圖中的大樹即是),


產期約在五、六月,果實可以加工釀酒、葉子部分則可用來製作精油;


園區多為夜鷺水鳥棲息的場所,然由於園區占地不大,


所以並非像梅花湖吸引那麼多大量的水鳥前來棲息,


但常見的水鳥如有紅冠水雞、白腹秧雞等;


此外,聞起來清香的野薑花也可料理喔,煮湯、鮮炒、或泡茶飲用皆可;


來到此可說是增添不少大自然的知識。


P15  


▼梅花湖附近村落,每當颱風暴雨來臨之時,雨勢直逼其河堤,


危害人生安全,面對此天災,


當地居民發展出「顧陂」護家園與「拜陂」的儀式,


右下方一圖的石板上印有「顧陂」二字,顯示當時村落人民為了保衛家園,


輪番值日的歷史,於此亦可見其社區互助之精神;


欣賞留存下來的石埒、石屋建築。


P14  


▼社區中的信仰,振安宮、得安宮所供奉的主神為「三山國王」;


正殿有兩匾額─「神之格思」與「恩同再造」;


據說此匾額本來是大興振安宮之物,有一說法是借而未還,


另一說法則為當年自大興振安宮分香於此時,一同移至此處。


其中「恩同再造」匾迄今已有逾150年之歷史了。


P13  


 


石頭故事館,這裡擺放了很多舊式的家用品及建材,


小編的印象中,以前家裡也有如左下方的碗櫥,


由於古代沒有冰箱,所以剩菜剩飯以及碗筷都會收到碗櫥裡邊放。


一般過了荔枝的產季後,就開始盛產龍眼了,


在宜蘭可以看到滿多野生的龍眼樹,


看看右下方的圖,再過陣子大概就可以大採收囉。


P12  


 


當地有名─鷹山傳奇,是不是真的有老鷹的英姿呢!


接著,我們造訪「井仔頭」,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,似乎是一口井的源頭,


相傳是早期的飲水來源,甚至是救火水源,


在此我們緬懷先人早年生活的艱辛,今日這裡還是洗衣的聚地喔;


豬圈古代也是用茅草搭建,只是現今因不再養豬,


因此將以前重新整頓後,是以紅磚呈現不過還留有茅草屋頂,


供遊客追憶古早風俗。


P10  


 


梅花社區的特色水果為何?就是以下這果實纍纍的柚子。


P08  


 


 


幾間房屋彩繪為這純樸的村落,更增添幾分色彩;


話說這面矮牆是某偶像劇拍攝時的存影,猜兩句成語


聰明的小朋友沒幾秒鐘就賓果了,真是太強了;


正解「青梅竹馬」、「望梅止渴」,你猜到了嗎!


P09  


路邊植物介紹,增廣大小朋友的知識;有釋迦、木瓜、九層塔、


還有味道像薄荷的左手香。


P11  


 


最後一站,我們來到─得安家庭關懷協會,協會幫大家準備了壽司DIY的材料。


飢腸轆轆的小朋友們已經累到不想動了,只好有勞大朋友們的幫忙。


P06  


 


縣議員薛呈懿也到場參與,邀請未來的主人翁、青年人


以及中老年人為我們此次行程給予建議與回饋,


並在手做壽司與米苔目甜湯中畫下句點。


P16


 


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安排,讓我們感受到宜蘭在地社區文化之溫度與熱情,


深度了解鄉下農村生活、生產與生態之秘辛;


旅行中「人」是最美麗的風景,


在這裡我們得到滿滿的人情味與歷史洪流下的故事溯往,


帶著精神糧食去認識與體現我們自己的社區文化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行健村有機體驗-達人女中

今天跟著達人女中來到了宜蘭縣三星鄉的行健有機夢想村,這裡的農夫們都有個夢想和理想,他們想打造一個有機生態的環境,並且種植出可以讓大家吃的健康又安心的蔬菜!      一開始行健有機合作社的張美主席阿嬤先向大家說明有機村的理...